查看原文
其他

复工复产开始了,经济恢复有多难?

清和社长 智本社 2021-05-19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2月10日,很多公司开始复工复产,在忐忑中迈出了经济恢复的第一步。

如今,好消息是,湖北省外的新增确诊以及新增疑似的人数连续多日下降。这一下降趋势,有利于湖北之外的各省市返程复工复产。
但人们也担心,在病毒没有完全被控制之前,这波复工复产恐再次引发疫情扩散。
可见,经济恢复是一个比较纠结、艰难的过程。
这次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哪些影响?
这次疫情对各主要产业造成哪些冲击?
疫情之下,经济恢复中,一些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收入下降,物价上涨,这意味着什么?
本文为虎嗅Pro关于“人钱事,如何快速回血?”在线分享的第一讲(宏观篇),主讲人:智本社社长清和。讲稿首发于虎嗅Pro会员公众号,本文在讲稿基础上有所修改。

大家好!我是智本社的清和,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本次新冠肺炎对宏观经济及各主要产业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疫情还没得到实质性控制,现在谈疫情对经济及产业的影响是有难度的。

所以,我得做一个假设,即这次疫情在在半年内获得控制并结束战斗。这个假设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参考非典的控制周期,只是为了给分析找到一个前提做支撑。

我主要通过经济学的理论与思维,分析疫情对宏观经济及各主要产业的影响,侧重于影响路径、经济规律及产业趋势的分析;不提供具体的结论,更不作为投资指导及策略。

我关注的重点是,不是眼前的经济损失,而是这次疫情是否对经济循环造成冲击,如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收入下降,关注负债率、现金流以及抗风险能力。

不同行业受到的冲击不通过,我重点分析疫情对餐饮、电影、旅游文娱、服装零售、交通运输、教育培训、金融服务、房地产、制造业的影响。

分析框架:

一、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占25%篇幅;

二、此次疫情对各主要产业的冲击,占60%篇幅;

三、此次疫情可能催生哪些产业与机会,占15%篇幅。

(注:正文9000字,阅读时间约30分钟,可先阅读,并与好友分享)







01

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在《返程高峰来了,该操心经济了》中指出:这次疫情是一只“灰天鹅”或叫“黑犀牛”。

疫情原本是一只“灰犀牛”,在去年年底武汉向我们奔跑过来,但由于疫情信息未充分流动,这只奔跑的灰犀牛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也没有触发市场机制。

直到今年1月20日疫情信息公开后,这只“灰犀牛”突然演变为“黑天鹅”,全国高度警戒、甚至恐慌,口罩一抢而空,武汉多地封城,春节假期延长,返程复工推迟。

本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黑天鹅”的突发性和“灰犀牛”的冲击惯性两大特点。

目前,黑天鹅的冲击基本过去了,接下来灰犀牛冲击的持续性会更长,影响更深远。

我认为,本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造成财富的净损失,加大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

需要明确的第一点是,疫情肯定是造成财富的净损失。

有些人认为,市场具有调节作用,疫情过后,需求上升,经济复苏,可以填补财富损失,烫平经济波动。

还有一些人认为,疫情如战争,可以倒逼技术进步,反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这两种观点逻辑上没有问题,但是忽略了一点:疫情、战争创造的需求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这种被动的需求只会造成财富净损失,否则就会得出荒唐的结论:灾难促进财富增加。

需要明确的第二点是,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对我们的分析没有太多参考价值。

因为这两次的宏观经济背景是完全不同的:

国内方面,非典时期,中国经济处于景气周期,90年代改革的红利爆发,经济高速增长,人口红利巨大,制造业火热,房地产蓄势待发,市场爆发力强。

2003年第二季度GDP因非典损失了2个点左右,当年GDP增速实现了10%的高增长。此后三年8年,GDP增速都在9%以上。

如今,中国处于经济下行周期,全球技术红利、国际市场红利、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速在2010年进入拐点,从10%左右的增速下降到去年“6”台阶,今年“保6”的压力很大。

国际方面,非典时期,全球经济增长强势,国际贸易火热,中国刚刚加入WTO,国际市场红利大爆发,外贸出口一日千里。

如今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逆转,全球经济低迷,国际市场红利衰退,中美贸易摩擦进入纵深阶段,国际产业链转移,出口制造业的竞争力衰退。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将这次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他国针对中国采取旅游、贸易等限制,但依然七八十个国家国家采取了类似措施。

从内外部情况来看,这次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市场的自愈能力不如2003年。

另外,过去十年,我们大量使用货币、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如今,国内房价居高不下,企业、家庭的负债率都大幅度攀升,基建拉动及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已经凸显。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深入、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以及经济杠杆率高企,货币及财政政策刺激的空间越来越小、效果越来越差、风险却越来越大。

综合以上,这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大于非典。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因此下降2个点以上。今年整年的GDP增速大概率低于6%,今年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比去年更大。当然,这个结论只是一个简单推测。

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的第二大影响是,冲击经济循环,打击供给端,可能加剧企业及家庭债务危机,加剧物价上涨及失业,滞涨压力增大。这是我关注的重点。

正常情况下,经济遭遇疫情、股灾等冲击,市场的自愈能力促进经济复苏。

如非典过后,经济强劲复苏,很快烫平了波动。又如美发市场,疫情过后,需求上升,财富损失可得到一定的弥补。

但是,有些损失是难以弥补、无法挽回的,比如因为疫情,冬季和春节的服装存货积压,田地里的蔬果腐烂。又比如,生命的消失,企业的消失,工人下岗……

一些门店、一些工厂及公司被房租和工资压垮,因无法偿还债务、贷款而倒闭。一些工人被裁员,被降薪,家庭收入下降。一些家庭收入减少,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断贷、违约,甚至陷入贫困。

由于这次疫情比非典传染程度更强,封锁覆盖范围更广,返程复工、企业复产、经济复苏的难度更大、周期更长。

这说明经济循环可能遭受打击,市场的自愈能力遭遇挑战,甚至要谨防通胀螺旋或债务螺旋。

概括起来,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经济循环是否会断裂。具体来看

一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债务危机。

企业收入下降、现金流枯竭、债务危机爆发,会引发连锁效应,经济衰退,产值下降,债务增加,工人失业。

疫情期间企业的压力包括:支付租金、工人工资压力大,违约风险大,物流受阻,客户流失,负债率上升,资金周转困难,复工招工难,业绩受损波及资本市场,预期不确定性,运营管理难度增加,等等。

我这里引用朱武祥教授的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

疫情期间这些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成本压力来自工资和租金,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租金合计达76.46%,偿还贷款占13.98%。

其中,34%的受访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

就是说,67.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二是企业裁员、降薪,工人失业,个体户破产,家庭收入减少,负债率上升,一些家庭可能面临债务违约,陷入贫困。

疫情对弹性薪酬的工人收入影响大,对农民工的收入影响大,对个体户的收入影响大。

企业的成本压力,也会转移到工人上,通过降薪、裁员来缓解。朱武祥教授的调查显示:

29.58%的受访企业估计疫情导致今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22.43%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来度过难关,21.23%的企业准备贷款,16.20%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

可见,中小企业首选裁员降薪。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承担了大量的就业人口,需要关注失业上升、收入下降以及“在职贫困”。

三是物价上涨,谨防通胀螺旋。

统计局发布了最新的数据,今年一月CPI同比上涨5.4%,其中城市上涨5.1%,农村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20.6%。

这次疫情加剧了去年价格上涨的趋势。如今复产复工为什么很重要?若复产缓慢,势必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物价上涨。

总结起来,这波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可能加速经济滞胀的趋势——经济下行、衰退的同时,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家庭收入下降。




02

此次疫情对各主要产业的冲击


每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同,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负债率、现金流状况不同,每个企业所处的产业位置不同,所遭遇疫情的打击程度也不同,因而有必要区分对待。

接下来,我们分析这次疫情对各主要产业的影响。

这次疫情跟非典类似,对产业的影响,存在一个规律路径:冲击波从下游逐渐向中上游传递。

首当其冲的是第三产业,尤其是零售及服务业。接下来,我按照这一路径,重点分析疫情对餐饮、电影、旅游文娱、服装零售、交通运输、教育培训、金融服务、房地产、制造业的影响。


1餐饮行业


大量餐厅停业,餐饮业损失难以估计。实体餐饮的损失大多数是净损失,无法在疫情后进行回填。

餐饮店的毛利率还是比较高,负债率偏低,但极度依赖于流水。这行业的特点是,餐饮店高度依赖流水,现金储备有限,甚至基本不储备现金,日常运营依托于单店的流水滚动。

如今门店突然关闭,或流水枯竭,发工资、缴房租都困难。餐饮店信用资产不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再加上这些年房租大幅度上涨,不少个体户餐厅、过度扩张的连锁餐厅可能倒闭。

我们在看大型餐饮公司。前不久,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呼救:账上现金流抗不过3个月。西贝在全国60多个城市有400多家门店基本都已暂停,预计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8亿元。

西贝主要的压力在人工成本和房租,大概占30%,房租占10%。2万多员工,一个月工资1.56亿,三个月大概4、5个亿。西贝董事长说,哪个企业会储备那么多现金,如今只能贷款给员工发工资。

所以,这次疫情对餐饮业来说是一次突发的现金流“事故”。餐饮遭遇的打击会很大,短时间内会有一批企业倒闭,一批服务工人失业。

不过,餐饮具有刚需性质,疫情过后,一些企业倒下,另一些企业会起来。疫情过后,餐饮业会有什么改变?

首先,整体来说,不会有大改变,餐饮是刚需,需求稳定,而且饮食习惯很难改变。

其次,酒店类餐厅恢复速度更慢,快餐类更快。这次疫情,多数传染案例来自聚集、聚餐。这给中国人喜欢的聚餐共食习惯以警醒,短时间内聚餐会减少。

最后,细分市场会有变化,人们会更注重餐饮卫生,培养分餐习惯,网上订餐、生鲜外卖有机会。


2电影产业


电影产业链包括创作策划、拍摄制作、电影发行、电影院线,其中下游的院线打击很大。

按照2019年的数据,春节档占全年票房收入的9%左右。今年“史上最强春节档”影片,票房销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从全年来看,院线丢失了这9%的收入,甚至更多,是否会遭遇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院线是高负债、高流水的行业,前些年的电影红利期,很多连锁院线大量举债,通过流水周转或院线抵押,实现滚雪球式扩张。

如今,突然流水枯竭,若疫情持续,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尤其是这次疫情的突然性,打乱了院线春节档高收入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型院线的母公司是房地产公司,如万达、泰禾。大型院线依托于大型房地产公司,抗风险能力会更大的一些。

所以,注意两点:一是一些小型院线会被洗出局;二是大型院线的情况得看房地产母公司的经营及负债状况。

除了院线外,电影拍摄制作环节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是正在拍摄的电影被迫中断,横店等影视城关闭,电影工作者歇业,大部分电影的档期不得不推后。

正常情况下,影视公司、经纪人公司以及电影工作者能够承担几个月甚至半年的空档,但是问题在于,中国电影本在寒冬期。

去年下半年,电影拍摄、投资、产能都拦腰斩半,资本纷纷逃离,部分电影工作者失业、转业。如今疫情来袭,可谓雪上加霜。疫情过后影视会复苏,但我不太看好这个行业。


3旅游文娱


旅游依赖于黄金周,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假期、五一两大黄金周,旅游、文娱都将遭遇重创。今年开市四天,景点及旅游板块跌幅-9.56%。一些娱乐场所已经开始集体裁员,带来一批工人失业。

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收入损失超过五千亿。这五千亿很难在疫情后弥补,因为黄金周有限,今年暑假时间还可能减少。

具体看景区和旅游服务。

旅行社,轻资产运营,负债小,但旅行社这个行业逐步进入衰退期,这次疫情会加速旅行社淘汰和转型。

疫情期间,全国近4万旅行社130万导游面临生存问题。导游收入弹性大,基本上靠提成,这半年他们的收入下降会很明显。

景区不少归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虽然亏损严重,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但是,这些年,房地产企业快速扩张的各类小镇、娱乐城,负债率会更高,风险会更大。这次疫情可能加速这类资源甩卖、重组。比如海航陷入债务困境,开市四天海航创新跌幅-16.34%。

疫情后,旅游业会有什么变化?

疫情后,景区尤其是大型观光景区的经济恢复会比较慢。大型景区,人流密集,短期内游客会选择回避,同时大型景区依赖黄金周。

不过,短程自驾游、家庭游以及体验性旅游会成为趋势。旅行社及导游可考虑往这个方向转型。例如,在网络上做短期家庭游产品或平台。


4交通运输


疫情期间,国人蜗居在家,部分道路封闭,民航、铁路的出行人次减少七成。

民航、铁路、海运、港口基本都是国营的,抗风险能力强。

网络租车公司压力会大一些,他们属于重资产运输,购车或自身租车、车辆维护及网店运营的成本很高。

需要关注的群体是数量庞大的运输个体户,如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

他们中,不少有贷款买车的情况,大规模停运、长时间歇业,降低他们的收入,增加负债率和贷款违约率。

另外,若过早复工,他们被感染的风险比普通人更大得多。这个行业是加快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政府有必要对他们通过更多的减税、降费支持。


5汽车产业


去年,中国汽车产业遭遇滑铁卢,全年汽车销量下滑8.2%,汽油车销量大滑坡的同时,电动车销售在财政补贴退坡后也快速下滑。

这次疫情,对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汽车产业链,包括汽车零配件、汽车制造组装、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服务的困难属于短期的,毕竟汽车存量还在。但汽车零配件、汽车制造组装、汽车销售的形势不容乐观。

预计,疫情后,今年汽车销售依然会延续颓势,由于库存大,汽车价格可能还会下降。

尤其要关注汽车厂商及零配件供应商。汽车制造是一个重资产、高负债的行业,车市萎缩、库存高企、行业寒冬加上这次疫情的冲击,今年部分汽车厂商可能会违约、倒闭、甩卖、重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也面临洗牌。

在汽车厂商中,这些年杀入进来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很危险。

他们的负债率极高,现金流危机重重,再加上今年国产特斯拉的毁灭性打击,我担心这次疫情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预计,疫情过后,政府会出台车市刺激方案,如大城市增加摇号名额,放松甚至取消限购限行,继续维持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等等。


6教育培训


这次疫情对实体教育培训的打击很明显。预计,对实体教育培训的“封锁”时间要比酒店、旅游等更长,毕竟孩子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育培训行业面临的租金压力、人工成本压力更大,复工复产更加缓慢。

教育培训属轻资产运行,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多数靠股东注资和私人借贷度日。预计,这个行业的裁员降薪会比较明显。

不过,这一行业,小机构众多,门槛不高,经营灵活,关张和再开的难度相对较小。

这次疫情是否推动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的发展?这个问题我们在最后部分讲。

7服装零售

实体服装零售的打击非常大,网络服装零售因物流的问题也损失不小。

服装零售的损失是净损失,因为服装库存的贬值率很高。服装零售最怕高库存、低周转,尤其是时装。

受疫情冲击,去年冬装和春装都面临大量的库存积压,疫情过后,也就过季了,只能低价甩卖,亏损巨大。店租、人工工资将拖垮一批服装门店。

大型服装品牌的日子也会很艰难,接下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去两个季度的库存,必然会关闭一些租金高、销售低的门店。

服装零售的压力会逐渐往上游传递到服装生产及原料供应。按照中国工厂的结款周期,年底工厂无法收回全部货款,会产生一部分应收账款。今年,工厂收款的压力会更大。

预计,一些服装工厂将面临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去年的货款收不回来,另一方面新款没有资金、工人安排生产,很难招到工人生产今年夏装、秋装。这些问题还会进一步波及原料供应商。

概括起来,这次疫情是服装零售及工厂的一次突发的库存“事故”,生死全在去库存、回笼资金上。


8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与宏观经济基本面息息相关。如果疫情没有造成系统性风险,金融业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毕竟金融业的国有比重大,易受政府管制。

但是,即使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疫情对金融业的冲击依然不能小觑。先来看看股市。疫情期间,延期开市,风险不断堆积。开市当天,全线补跌,上证大盘跌幅超过7个点。其中金融资产损失惨重。开市四天,保险及其他板块跌幅-9.29%。

为了防止股票下跌再次引发股权质押风险,证监会在开市前就发通知暂停了融券卖出业务。同时要求,在疫情解除前,对湖北地区的融资融券客户,以及因疫情实施隔离或接受救治的其他地区融资融券客户,证券公司不主动实施强制平仓。

目前,全市场的融资融券余额约1万亿元,大概占A股流通市值的2.13%。由于担心股权质押风险,政府冻结部分流动性,A股下跌空间有限,但也很难上涨,更不支持很多券商认为的牛市。今年的疫情加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社会资金还可能分流到其它地方。

银行的风险也会因为疫情而增加。上面我们讲到了很多行业的债务压力都会增加,企业及家庭的违约率可能上升,将对银行收回贷款造成压力。当然,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充足、国有背景,风险不大。

但地方性银行的风险会加剧,去年个别地方性银行出现了风险,在房地产贷款及地方城投融资业务上过度扩张的地方性银行会更加困难。

私募基金、网络贷款及P2P的风险更脆弱得多,过两年,这些领域集中暴雷,危机依然未解除。受疫情的冲击,企业及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恶化,更可能将风险传递给这三个领域。


9房地产

疫情对房地产的打击很严重,中断了房企高周转,现金流压力大增及负债水平上升。

疫情信息公开后,房地产销售、建设、投资及土地拍卖全面停止,房地产的韧性备受考验。

房地产销售属轻资产、低负债,压力在人工与店租,但经营灵活,容易关张和再开业。

但是,房地产商则完全不同。房地产是典型的高负债行业,开发商追求极至高周转。很多地产商都在效仿碧桂园,从拿地、融资、设计、建设到开盘,六个月周期,甚至更少时间。高周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和利息压力。

如今疫情来袭,房地产投资与销售的周期会大幅度延长,这绝对考验房地产商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更要命的是,房地产商与所有企业一样对这次疫情毫无准备。

去年,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碧桂园、万科、恒大的销售超过6千亿,另一边房地产企业破产数量快速增加。事实上,过去两年,银行信贷收紧,地产商融资成本增加,一些中小房企资金链断裂。

如今,这次疫情打断了房企的高周转,势必进一步增加融资成本,甚至加剧房企倒闭。

预计,疫情后,地方政府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可能性大,会出台政策刺激地产保增长。关注央行政策及地方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10制造业


制造业,范围很广,企业类型很多,不太好讲。制造业这些年生意不好做,利润率非常低,收款很困难,很多工厂只能咬牙维持。如今,这次疫情对他们的打击很大。

我主要说几点:

一是疫情防控时间越长,返程复工越缓慢,工业复产越艰难,对制造业的打击越大。

疫情先冲击第三产业,尤其是零售业,然后波及制造业。随着时间推移,工厂的压力主要来自厂房租金、员工工资、银行贷款、无法按时交货以及坏账增加。一旦工厂资产负债表恶化,会出现较多的“三角债”。

二是劳动密集型工厂,如服装、电子,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很可能面临招工困难。这个跟失业率增加并不矛盾,属于结构性问题。

第三点外贸出口型企业,可能面临交货困难、违约风险。如果复工复产的时间拖得越久,国际订单丢失、国际客户丢失的越多。国际客户丢失可能加速国际产业转移。

我们需要了解一个背景,过去几年,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之后,中国内地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如三星电子,转移到越南等地。

如今若两三个月无法交货,国际客户很可能就跑到越南去了。产业转移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承接这些国际订单的,有些可能从中国内地转移过去的工厂,对他们来说客户关系是一样的,但是国家换了。

另外,疫情是否会导致国际客户降低对中国商品的正常采购,目前我们还难以估计。



03


此次疫情可能催生哪些产业与机会


这次疫情,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存在一个规律路径:线下实体遭受打击,线上虚拟市场则兴旺。

如非典促进了电商及互联网的发展。所以,不少催生的产业及机会都与网络有关系。



1

生物医药及医疗服务

这次疫情,给人的感觉是,医疗技术捉襟见肘、医疗服务力不从心。

这次疫情很可能加大政府及资本对生物医药及医疗服务产业投资,尤其是医疗技术方面。

今年开市四天,涨幅靠前的板块有医药商业、医疗器械服务、生物制品、化学制药,上涨幅度都超过10%。

可以多关注以下几类企业:病原检测型技术企业、医疗物资供应链企业、医疗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生产商、隔离病房服务机器人和消毒机器人技术企业。

不过,生物医药方面的企业,要注意政策门槛。

这几年,深圳有不少海归团队在生物医药方面创业,有些技术不错,也有不少政府补贴,但遇到政策上的门槛。

所以,关注这个行业的人,要多关注政府政策。若政策改革,这个行业会有更大的机会。

另外一点是,网上诊疗被媒体热炒。我个人对网上诊疗服务比较谨慎。网络医疗及智能医疗确实是一个趋势,但是中国的医疗体制掌握了绝大数医疗资源及数据。这个行业值得关注,但更要关注医疗体制改革。



2

在线生鲜


在线生鲜,是这几年兴起的行业,有点不温不火。但这些疫情,激发了这个行业,很多人在手机上在叮咚、盒马生鲜上买菜、买生鲜。

这个行业最大的难度:

一是后端的供应链,生鲜供应链难度是很大的,这点绝对不容小觑;

二是前端用户习惯的培养。这个行业客户教育成本很高。

很多大妈不习惯使用手机买菜,这次疫情有助于习惯的培养。但是,疫情过后,大多数人会回到实体菜市场、超市买菜。一是考虑价格因素,二是生活习惯,买菜是大妈锻炼身体、朋友交流的一种生活方式。

不过,这个行业依然会被资本看好,只是它的成长可能会像当年的美团一样付出漫长而艰辛的努力。



3

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这次受到了热捧,包括在线教育培训机构以及系统提供商。

比如,培训机构学而思提供了免费课程,供孩子在网上学习。腾讯作为系统提供商,提供了云教学服务,为在线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今年开市第一天,中文在线、全通教育等近30在线教育股涨停。

这次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影响,我想有几个方面:

一是更多资本进入在线教育和知识付费。

二是强化了人们在线学习及付费的习惯。

三是倒逼更多专业人士加入线上培训,在线教育及培训的规模会扩大,质量会提升。

少儿的在线教育规模会持续扩大,如学而思的教学课程培训、VIPKID的外教培训、恺叔讲故事以及众多兴趣培训。

但是,从长期来看,少儿的实体培训,尤其是辅导培训、兴趣培训,也不会因线上教育受到冲击。更可能是,线上和线下会有更好的结合。

成人在线培训这块,主要指知识付费,会有一些专业人士,如大学教授加入。注意知识付费不等于信息付费,信息在网络时代是免费的,采用广告模式。人们只会给专业的、系统的知识付费。

预计,继得到大学、混沌大学、樊登读书会之后,知识付费将进入2.0时代,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知识付费会更加专业、精深和丰富。



4

在线游戏和影视

疫情期间,游戏火爆。手游《王者荣耀》在大年三十当天的流水为20亿元左右。之前,《王者荣耀》的单日流水纪录为2019年大年三十的13亿元。

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这个行业的正常趋势。预计,游戏分级制度的出台可能会对这个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疫情期间,徐峥的《囧妈》在网络上免费直播,引发电影界的抗议。不过,此举不会改变电影业的规则。在当前的审查机制下,电影发展空间都有限。

当然,需要多关注类似于奇葩说这样的火爆综艺,李子柒这类的节目以及李佳琦等网红。更多电影工作者及娱乐圈人士,可能会转战网络,在网络上开发特殊节目。

当然,疫情催生的机会,还包括在线办公系统、人工智能等,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分析。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

注:

一、以上分析中,我使用了一些研究团队的调查报告,他们分别是: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团队对50家企业一手调查,朱武祥、刘军、魏炜三位教授的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分析,广发证券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的分析,还有新财富对上市公司的独家调查。感谢这些团队的付出!

二、关于疫情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建议,可阅读智本社另外一篇文章《返程高峰来了,该操心经济了》。


---------END--------





返程高峰来了,该操心经济了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接下来(正月十六之前),是中国经济的关键十天。

这十天,能否迎来疫情的拐点,事关今年中国经济的前途。

春节期间,是中国经济产能最脆弱时期。中国经济产能供应及中小企业有限韧性,留给疫情防控的时间不多了。

疫情抗战打响后,一些企业主担心疫情防控导致成本增加、交货延迟、客户丢失、贷款违约。如今,这种担心日益紧迫。

不少省份规定2月9日24时(正月十六)前企业不得复工。企业主,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压力重重,工资照发,房租照交,利息照付,交货日期迫近,担心招工难产能恢复慢导致客户流失。

2019年,中国企业家(企业主)遭受各种非议,如今“国难”当头,他们承担了所有的经济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债务风险、违约风险。当然,这也无需表彰,毕竟企业家的事业就是一项从事迂回生产的风险事业。

若接下来十天疫情没能迎来拐点,正月十六后我们将在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之间陷入两难。若推迟复工复产,一些中小企业的承压能力将达到极限,商品供应将越来越紧缺……

关注疫情,关注经济,关注中小企业,这是一场疫情战,更是一场经济战。

本文为疫情系列第三篇(前两篇《瘟疫战争》、《中国式瘟疫战争》),关注疫情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探讨应对之策。

本文逻辑:

一、最脆弱时期:“黑天鹅”突袭经济产能

二、最艰难时期:“灰犀牛”冲击经济循环

三、最关键时期:“开山斧”改革经济体系

(注:正文9000字,阅读时间约35分钟,可先阅读,并与好友分享)



01


最脆弱时期

“黑天鹅”突袭经济产能


我在《瘟疫之战》中指出,疫情是只“灰天鹅”(或叫“黑犀牛”),在中国经济产能最脆弱时扑面而来。

每年春节长假,是中国经济产能最脆弱时期,大多数企业停工,大量工人返乡,产能供应基本靠节前储备。

通常,企业初七开始上班,工厂正月十五过后大规模恢复产能。这一期间,任何意外事件导致返程复工推迟,对经济的打击都是难以想象的(当然,支持暂时封城及适当延长假期举措)。

如今,受疫情冲击,企业复工时间暂时推迟到正月十六之后。在长达半个多月的产能“真空”期中,企业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若这一环节支撑不住,对中国的经济循环将造成严重冲击。

若要顺利度过这个“年关”,政府与市场需要有效协作。我大致梳理一下这一过程:

第一阶段,市场失灵:2019年12月中旬,武汉华南市场疫情暴露,但人为原因导致疫情信息未充分暴露,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市场没能接收到疫情持续蔓延的信息,国人没有提前采购口罩等,也没有增加防范,500万武汉市民流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口罩、防护服等医疗设备企业以及生活用品生产企业及供应商,也没有接收到疫情蔓延的信息,让工人按时休假返乡,没有增加产能储备及供应。

若疫情蔓延的信息充分暴露出来,市场会做何种反应?

这里有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稳健医疗,这家正在申报科创板的拟上市公司,在2020年1月10日决定:动员全资子公司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唯一口罩车间380人,春节不休假,生产N95口罩、外科口罩和护理口罩。

这个时间点,比疫情信息披露早十天,大多数国人及地方政府都不清楚疫情蔓延情况。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间点,距离春节假期还有10多天的时间,工人尚未返乡休假。

1月20日,疫情信息披露后,稳健医疗决定嘉鱼和崇阳两家子公司生产防护产品的车间全员春节不休假,全力生产防护服、手术衣、酒精片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距离春节假期只有三天,大部分制造工厂、供应商都已休假,工人陆续返乡。稳健医疗之所以还能够在春节期间坚持生产,是因为其在1月10日甚至更早就做出了预判。

从稳健医疗披露的信息来看,从2019年12月20日开始,公司就开始加紧组织口罩生产和发货,车间不休假,全力赶工。

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12月20日到2020年1月26日,稳健医疗共向社会供应了1.089亿只口罩、11.47万件防护服(可能还有部分存货),平均每天的口罩供货是286万只。

若最开始疫情信息及时公开,中国口罩及医疗生产企业像稳健医疗一样,增加产能,停止休假,赶工生产,相信口罩、防护服等关键防护物资可以得到很大缓解。

中国是世界口罩生产第一大国,最大产能每天超过2000万只。若按日产2000万只的产能计算,在疫情信息披露前的黄金一个月,企业可向市场供应6亿只口罩,这还不包括增加产能及增加进口量。

很多人疑惑,这家企业是如何得知疫情信息并开启这波神操作的。有人猜测,稳健医疗获得“内部消息”;有人认为,这是稳健医疗一次赌博式的操作,只是正好赌对了。

在这黄金的一个月里,若疫情信息持续公开,任何一家企业都无需从“内部”获得消息,无需承担“内部信息”成本;也无需赌博式操作(与正常的经营风险有别),无故增加经营风险;产能自然可以大幅度增加,对控制疫情蔓延会起到关键作用。

很可惜,我们错过了这黄金的一个月。所以,这次疫情的深刻教训是,信息失真,导致市场失灵,进而导致灾难性后果。

这次市场失灵,是一个教科书般的案例。

第二阶段,政府接管:2020年1月20至2月9日(暂定),疫情信息披露,全国性战“疫”,武汉及多地封城,延长春节假期,推迟企业复工时间。

市场失灵后,战“疫”彻底进入政府接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封城措施对疫情的传播起到重要的隔离作用。

不过,第一阶段市场失灵的严重后果,给政府接管时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首先是500万武汉市民流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疫情随之大面积蔓延,被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其次是医疗物资严重紧缺,尤其是口罩、防护服以及极为关键的试剂盒;最后是国人出现恐慌性抢购,导致物价上涨,部分商品紧缺。

在政府接管的20天里,大部分国人及企业什么都做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宅在家里,静静等待政府宣布战“疫”的伟大胜利。

事实上,这20天极为关键。根据专家说法,患者一般在14天内可暴露病情。若此判断有效,20天的接管期内基本上可以确认患病对象及人数。政府需要时时追踪、监测这数几万名密切接触者(数量还会增加)。

理论上,病情暴露天数,在政府管控日期之内,但是需要注意三个潜在威胁:

一是二次传播导致二次感染者数量增加,二次感染者的病情可能在2月9日后爆发;

二是病毒变异,无明显症状感染者数量增加,增加传染风险和防控难度;

三是初八初九将迎来一次返程高峰期,这波高峰期不排除存在潜伏期患者的返程流动。

若在这20天疫情未能完全控制,感染人数没有迎来拐点,第三阶段便极为被动,被动的不仅仅是疫情,还有经济。

第三阶段:市场恢复:2020年2月9日(暂定)之后,在疫情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大规模返程复工,快速恢复生产,重新让市场发挥作用。

这里做两个假设:

假设在第二阶段,主要是未来十天,疫情迎来拐点,疫情扩散可得到有效遏止,那么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是可控的,不会引发系统性危机。

可以预见的是,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会比较难看,GDP下滑,CPI上扬,第三产业尤其是零售、餐饮、旅游、影视、航空及娱乐业遭受重创。2003年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2%,如今达到了54%。这次,第三产业的损失定然拉低经济增速。

同时,在接管阶段,多地封城,阻隔了市场,物流、人流、资本流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导致了经济福利损失(无奈之举)。

但是,正月十六后,企业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顺利复工复产,市场会逐渐恢复,需求也会增加,甚至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一定程度上可以烫平这一疫情带来的经济波动。

不可否认的是,这次疫情如战争,造成了直接的经济净损失。因为疫情创造的需求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

假设在未来十天,疫情无法得到有效遏止,那么,中国经济遭遇的困难将不容低估,甚至要考虑系统性风险。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纠结于未来十天?

因为如果未来十天疫情没能迎来拐点,说明可能存在五种情况:

一是专家所言的“患者一般在14天内可暴露病情”失效;

二是第一波返程高峰引发二次传播、二次感染;

三是无症状患者增加;

四是病毒变异;

五是世界卫生组织可能将中国列入疫情国。

这类传染病,防大于治。至今,我们很少听到专家说怎么治疗,都是告诉我们怎么防御,怎么切断传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

所以,以上不管哪种情况,只要疫情在未来十天没能得到有效遏止,防控难度都会加大,防控周期可能拉长,但是经济系统,尤其是中小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02


最艰难时期

“灰犀牛”冲击经济循环


这次疫情,很容易让人忽视中国经济所处的宏观背景。

有些人拿非典时期的经济状况相比较,得出相对乐观的结论。但是,中国当前所处的宏观背景与非典时期是完全不同的。

非典时期,经济处于强大的上升周期,当时中国刚刚加入WTO,国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中国外贸出口扶摇直上,制造业突飞猛进,城市化一日千里,房地产、股票市场水涨船高,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彻底释放。这波景气周期,很快烫平了非典带来的2%左右(2003年第二季度)的GDP损失,此后经济规模及增速一年一个台阶。

如今中国面临的宏观环境完全不同,下面,我们看看这次疫情对宏观基本面可能造成的脉冲。

国内来说,中国经济增速在2010年左右出现拐点,之后持续下行,到2019年GDP增速降至6.1%。去年底,经济学界在争论2020年经济增速是否“保六”的问题。

非典时期处于上行周期,当年GDP增速达10%;如今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GDP增速在6%左右徘徊。这次疫情对经济增速的打击在短期内应该是明显的。

经济下行的同时,还要关注CPI。

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年下半年CPI快速上涨,在11月、12月已达4.5%。其中,猪肉、羊肉、牛肉价格上涨幅度大,食品价格上涨明显。

春节期间,受春节及疫情防控叠加影响,物价延续上涨态势,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明显,今年1月的CPI数据将比较难看。

假如未来十天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企业延期复工,产能恢复难度将大增,春节期间的物资储备将耗尽,大概率出现供应紧张局面。届时,物价上涨将不可避免,将直接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国人财富遭遇损失。(注意,以下分析的假设是,未来十天内疫情未出现拐点)

经济下行与物价上涨叠加,构成了滞涨风险。我们需要谨防,这次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脉冲——滞涨风险。

去年,一位经济学家说拿掉猪肉便是通缩,引发了经济学界的争议。这位经济学家犯了一个经济学的常识性错误,即传递效应。猪肉价格上涨会引发替代品,如牛肉、羊肉及其它食品价格上涨。经济是一个动态的流动的网络系统,不能单独将猪肉拿出来看问题。

但其实,我理解,这位经济学家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他其实想说的是,经济形势严峻,不要因为猪肉涨价而掩盖了“通缩”事实。

这其实是一个表达上的问题。在经济学领域,一种观点是用通缩来表达经济衰退,或者说通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这种表达方式容易导致认知混乱。

其实,准确的理解是滞涨,即CPI上涨,物价上涨,表现为通胀;PPI下跌,投资和产能缩减,表现为衰退。

滞涨,是一种令人头疼的经济问题。任何扩张性或紧缩性的政策,都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会加重危机。中国长期以来依赖于扩张性政策,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我们最需要避免的便是经济滞涨。但是,长久的凯恩斯式经济政策往往是滞涨危机的根源。

在滞涨基本面下,两大螺旋——通胀螺旋、债务螺旋,可能冲击正常的经济循环,带来经济衰退甚至萧条。

一是通胀螺旋。

什么叫通胀螺旋?

之前有一个经典的段子:米粉店老板涨价,客人问米粉为啥涨价?老板解释说,猪肉涨价了,成本增加了。走到隔壁发现理发店也涨价了,老板解释说,我要去隔壁吃猪杂米粉,我的生活成本增加了。

客人回到公司要求老板涨工资,因为吃米粉、理发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公司老板提高了产品价格,因为用工成本增加了……

如此反复循环,构成通胀螺旋。一项主要商品价格上涨,会引发替代品及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波及整个经济面,并引发价格螺旋式上升。

但是,这种局面并不是无解,只要供给增加,比如猪肉在今年内产能恢复,价格则会自动平抑,自然可瓦解通胀螺旋。

通胀螺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按照弗里德曼“通胀是货币现象”的主张,造成通胀螺旋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货币发行过多。这才是风险所在。

抗战期间,中国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总裁张嘉璈是亲身经历者,他后来写了一本书《通胀螺旋》回顾了这段历史。他认为,为了抗战不得不大规模发行货币,引发了不可逆的债务螺旋,而河南旱灾及大饥荒不过是导火索。(参考《抗战通胀简史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法币十万难》)

如果未来十天战“疫”未取得关键性胜利,那么节后恢复产能将非常被动。我们需要警惕,这次疫情导致产能供应紧张、物价上涨,可能引燃“货币之火”(如1970年代美国滞涨危机中,石油紧缺不过是导火索),进一步触发通胀螺旋。

为什么石油、食品等短缺可能引燃“货币之火”?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当物价上涨时,人们手上的货币贬值,纷纷开始寻求避险商品及资产。比如,疫情期间,人们担心短缺或物价上涨,恐慌性采购并大量囤积生活物资。有些人一次性采购了半个月的需求量。

如果物价持续上涨,人们的担心货币贬值,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商品市场、投资领域。美国滞涨期间,大量货币流入大宗商品领域。

这相当于把国人储蓄的或窖藏的钱掏出来了,这些仓皇避险的货币到处流窜进一步推高了通胀。

二是当物价上涨时,货币贬值,人们更可能会加大借贷,加剧货币流通及通货膨胀。

为什么?

因为当通胀发生时,对负债方是有利于的,负债方相当于“借多还少”(货币贬值)。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花出去,甚至借款消费或投资,以换取更“值钱”的商品和资产。

美国滞涨期间就发生这种情况,商业银行的信贷越供应越紧缺,很多人扩张信贷消费和投资。2019年,我们努力避免非洲猪瘟成为通胀螺旋的导火索。2020年,更要避免新型肺炎演变为通胀螺旋的导火索。

二是债务螺旋。

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并不是需求层面,而是供给层面。毕竟,供给创造财富(参考萨伊定律,注意容易误解)。当然供给也创造危机,如货币供给过多,技术创新不足。

这次疫情是黑天鹅与灰犀牛的结合体,属于“灰天鹅”或叫“黑犀牛”。因信息失真导致市场失灵,这只灰犀牛突然演变为黑天鹅。目前,我们已经历了黑天鹅的突然袭击。

接下来,尤其是节后,经济系统将接受灰犀牛的势能冲击。我们需要防止经济循环的断裂,尤其是现金流和供应链的断裂。

最容易引发危机的是现金流断裂,触发债务螺旋。

债务螺旋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来的。这位曾经最富有的经济学家在大萧条时破产,后半生一直被债务与疾病折磨。

费雪根据自身经历及学识,在最糟糕时期撰写了《繁荣与萧条》(1932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债务螺旋的力量,很好地解释了大萧条的成因,即经济系统为何会断裂,市场为何无法自愈。(参考《繁荣与萧条》费雪)

债务螺旋,是一种越是去杠杆、杠杆率越高的现象。

简单理解就是,负债累累的你,面对经济下行、现金流紧张,试图甩卖资产或存货以清偿债务;怎料,资产或存货甩卖引发资产或商品价格下跌、银行授信额度下跌;价格下跌导致利润下降,授信额度下降导致银行抽贷、贷款下降,甚至引发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不信任,进一步加剧危机。

过去十多年,中国企业及家庭负债率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着中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脆弱性及负债问题已引发一定的风险。

2018年,中国强力去杠杆,部分企业便遭遇债务螺旋,商业银行抽贷,供应商追讨货款,杠杆越去越多。海航等个别企业至今还在甩卖资产试图度过债务危机。

2019年,中国叫停了各项社保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的决定。这也是考虑到中小企业的脆弱性。

这次,企业可能承受三波经营压力:

第一波是疫情期间,餐饮、旅游、娱乐场所等关门歇业,无营收,面临支付工资、租金的压力。

第二波是假期延长期间以及严禁复工期间,大部分企业及工厂都无法开业复工,无营收,面临支付工资、租金、利息、交货及现金流的压力。

第三波是正月十六后,这才是真正的冲击。

假如疫情未迎来拐点,企业复工将进退两难,未能及时复工的企业面临支付工资、租金、利息、交货、现金流压力,以及客户流失的问题。

及时复工的企业也可能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如今的劳动力市场,不再是非典时期的人口红利时代,招工难可能导致企业产能恢复困难、交货推迟、客户流失。

所以,产能若不及时恢复,最终加剧企业现金流枯竭及负债率上升。一旦企业大面积陷入债务螺旋,整个经济系统将遭遇重创。

有些企业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比如违规提前开业,变相降低工资,裁员等等。去年开始,中国就高度关注失业问题。事实上,失业率上升是经济滞涨的重要特征。

企业倒闭、变相降低工资或裁员,都将降低家庭收入和消费需求,还可能加剧家庭债务(房贷压力),从而打破经济的正循环。

为什么要如此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是通胀螺旋和债务螺旋是滞涨内在机理,前者揭示物价上涨、国民财富缩水,后者揭示市场崩溃、经济衰退。

如此,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既要防止疫情触发通胀螺旋的阈值——复产困难,供应紧缺,引发“货币之火”,又要防止触发债务螺旋的阈值——复产困难,现金流枯竭,债务攀升,从而避免可怕的滞涨危机。



03


最关键时期

“开山斧”改革经济体系


我衷心希望,未来十天,中国政府能够顶住返程压力,控制住疫情扩散,疫情能够迎来拐点。

同时,我们也需要做最坏打算,做好多套预警方案。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远没有见顶,建议分三个阶段施政:

第一阶段,迎接返程复工复产。

未来十天,各地陆陆续续将迎来返程车流、人流。这期间,防止疫情传播极为重要。既要把好入城关,也要积极促进企业复产。

交通部要求,各地不得采取封闭高速公路、阻断国省干线公路等措施,保障春运期间公路基本通行顺畅;不得简单采取堆填、挖断等硬隔离方式,阻碍农村公路交通。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顺利返程、促进企业复工复产。这也侧面反应,企业恢复供应的紧迫性。

第二阶段,补贴,减税,修复企业资产负债表。

不管未来十天,战“疫”能否取得实质性胜利,政府都需要给予企业实质性的补贴,大规模减税降费以支持企业度过难关。

有些人说,企业负担最重,承担了员工工资,应该要求业主减免房租,让有钱的“地主”来承担一部分。

这种想法不具有可行性,更违背了经济规律。意识形态和“劫富济贫”的思维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市场是一组组私人契约的集合,“上帝之手”的调配都会破坏竞争规则,于他人不公。

这种情况下,真正勇于担当的应该是政府。政府应该动用财政,向市场让利,向国人让利,对企业进行补贴,大规模减税降费。若不是人为导致的市场失灵,让企业及家庭承受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我并不主张政府直接补贴企业。

具体操作时要顾及执行的成本以及公平性。具体建议如下:

一、国有商业银行降低已有家庭及企业的贷款利息率,降低家庭房贷及企业贷款的还贷压力(注意控制金融风险);

二、政府动用财政直接补贴社保,降低企业社保成本(确定时间范围);

三、对企业实施大规模实质性的减税降费,对影视、旅游等特定行业可定向退税。

可能有人担心,此举可能推高政府负债率。目前,中央层面的负债率不算太高,财政赤字率可考虑在3%以上。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偏高,主要是地方城投领域。但是,地方政府还有大量可盘活的国有资产,若将国有资产盘活、高效使用,可大大降低债务压力。

另外,这些年央企及国企利润大户,尤其是商业银行、烟草、电网、石油、国有房地产等,它们需要更大幅度地划拨资产充实社保,上缴利润支持国民经济解困。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防止个别国企刻意提高员工工资、发放巨额奖金、顶格购买社保和公积金,采用各种方法做小利润,以降低上缴税金及利润金额。

总之,国难当头,政府担当,国企出钱,国民解困。

第三阶段,降低刺激性经济政策,大刀阔斧改革经济体系。

当前,我们最不能忽略的一大宏观经济背景,那就是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我们要关注,中美贸易摩擦与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叠加影响。

这两者如何相互影响?

今年初,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个协议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及改革推进是利好的,但短期内若改革未及时跟进,民营经济的承压可能加大。

比如说,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充足,部分产业转移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家。珠三角一些企业面临内迁还是出海的两难选择。

若这次疫情没能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困难,招工用工成本增加,很可能出现交货违约、价格上涨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那么国际订单流失的可能性将大增。

事实上,国际订单转移到他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如今一两个月无法供货,客户关系则很难维系。越南、柬埔寨的工厂,一些也是内地及台湾转移过去的,他们承接这边流失订单的更可能性大。

另外,若未来十天疫情未得到控制,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列入疫情国的可能性加大。如此,国际市场将对疫区实行旅行及部分贸易限制,如此中国出口制造企业将遭受重击。

我下面说深层次的交叉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涉及范围广泛,双方就市场开发达成的许多共识,这将推动中国非竞争领域开放等改革。

预计,春节后,更可能是疫情缓解后,中美将立即启动第二阶段的经贸谈判。可以预测,第二阶段的经贸谈判将更加复杂与严峻,其中不少将涉及第一阶段已达成共识的结构性改革——具体细节及执行方案。

所以,2020年,中美经贸谈判的核心应该是结构性改革。

二、随着中美贸易谈判深入及金融市场开放,中国实施刺激性增长的空间缩小。

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财政、货币、产业、汇率及金融政策的组合拳。但是,随着中国金融进一步对外开放,逐渐融入国际市场,扩张性政策的施政空间越来越小。

贸易战开打以来,中国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提出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政策方向,而且谨防信贷流入房地产,目的之一就是防止金融市场开放触发资产泡沫风险。

刺激性政策与改革性政策往往存在对立性,刺激带来的短期增长往往阻碍了迫切的改革,加剧了问题的严峻性。

总结起来,2020年,中美贸易谈判及金融开放,正在倒逼国内减少刺激性政策,加强结构性改革。但是,过去有些改革一直拖而不决,遭遇巨大阻力。

如今,中国经济遭遇这次疫情打击,何不趁抗击疫情、恢复经济之机,行共赴国难、助企富民之实,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一举铲除改革阻力,对经济系统实施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改革。

更何况,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三大因素。中央也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触动灵魂的改革。

比如说,这次国难当前,央企及国有企业必须更有作为,需要大力向市场、民企、国民输血,支持国民经济度过难关。何不借此机会,主动先向国内开放非竞争性市场,倒逼国企提升竞争力,削弱行政性垄断利润,让民营企业在竞争中获利。

比如说,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问题长期存在,这次民企亟需银行输血。何不借此机会,启动制度性改革,破除体制障碍,改革资本市场二元结构,打通资金通道,让信贷流向民营企业。

比如说,不少地方政府依赖于房地产经济,存在保房价、保增长的政策。何不借此机会,掐住货币大规模供应的闸门,倒逼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将政府财政收入重新回到经济增长、税收增收上。

比如说,过去经济增长依赖于宽松政策支持下的基建投资。何不借此机会,减少无效、低效的基建投资,将节省的预算投放到社会民生、教育科研、公共卫生、减税降费降社保上,以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力,提升医疗技术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疫情。

所以,不论是中美贸易、金融开放、顶层设计,还是抗击疫情、恢复经济、救助中小企业,都共同指向结构性改革。(参考《》,点击进入首页左上角“硬·文章”可阅读)

需要提防的是,宣布伟大胜利后,反而强化了对市场的不信任以及对举国体制的依赖;此后,再以抗击疫情、恢复经济之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搞低效基建投资,放松房地产调控,刺激房地产保增长。





感谢耐心阅读

点击进入,跟着社长学经济:

END


“大学之道,知识之美”


“原文阅读”

进入智本社

一个硬核学习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